瀏覽數量: 73 作者: 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 2021-05-17 來源: 互聯網
2001年,廣西環江縣上游尾礦庫被洪水摧毀,而尾礦庫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元素,隨洪水大量重金屬元素進入到下游農田土壤中,導致耕地大面積減產、作物大面積枯死,造成嚴重經濟破壞并嚴重威脅群眾生命健康。
2011年,相關部門2650萬元,開展大環江河流域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項目,對被污染的1千多畝污染農田土壤進行修復。采用的土壤修復措施主要有植物萃取和超富集植物-經濟作物間作。
植物萃?。褐参镙腿⌒迯褪侵阜N植一些特殊植物,如印度芥菜、東南景天、蜈蚣草、龍葵、遏藍菜。通過這些植物的根系將重金屬吸收至植物體內,達到消減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
超富集植物-經濟作物間作:間作是一種常見的作物種植和農田管理方式。間作,是利用生態學生物多樣性原理來調整種間關系以達到農作物增產提質的目的。超富集植物-經濟作物間作即指在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時使用超富集植物和經濟作物間歇種植,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又達到消減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的目的。
2013年,修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被污染農用地出產的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顯著提高;出產的桑葉和蠶絲中的重金屬含量均符合相關標準;玉米、水稻、甘蔗均呈大幅增值趨勢;玉米籽粒中砷含量下降百分之三十以上,達到《糧食衛生標準》的要求。項目惠及5000多人,改善了當地生產生活條件。